冰果其實很傷身?
作者: 青蛙巫婆 日期: 2011-07-05 12:51
這本書的單行本出版於2001年10月底,在日本亞馬遜上有40個人寫書評,平均一樣都是4顆星。
果然是「日常生活謎團」、「青春推理」、文風低調。不過我還蠻認同主角折木奉太郎的行事準則「能夠不做的事,不做;非做不可的事,快點做」。正如我媽老是用來說她自己不是偷懶,是「因為聰明才知道怎樣做事,能夠做得又快又好」一樣,主角折木也是因為要「節約能源」,所以凡事都不是一說風就是雨的立刻跳起來做,而是先想過一遍以後,再根據所得結論去做事。當然,要是沒有人鞭策或是逼迫的話,他連「思考」這種消耗腦力的事情也不會做。這就是神山高中古典社團其他三人扮演的角色了。雖然書裡每篇都在解決不同的小謎團,卻有個貫穿全書的主題,在探討千反田小時候究竟是從自己的親戚,在33年前曾為古典社社長的關谷純口中聽見什麼、《冰果》有什麼隱藏的意涵。看見關谷純被丟出來當替死鬼的過程,不禁讓我回想起我在考完高中聯考以後,也同樣是因為自己沒做的事,被逮回去學校掃完全校廁所的慘事。
對於重度推理迷或重口味的讀者來說也許不夠味,卻是一本可以吸引青少年入門的清粥小菜式推理小說。
內容:
這本書扣掉頭尾(第一篇和第九篇)主角折木奉太郎的姐姐折木供惠從外國寫回來的信以外,中一共有七篇短篇,從主角們進入神山高中起,到十月底文化祭(校慶園遊會)的半年間所發生的幾個推理謎團。不過主要還是在解決33年前的古典部真相。
除了折木奉太郎以外,古典社團還有三個高一新生,而他們四個人也是社團的全部成員。千反田Eru是個成績極優的富有大小姐,姓氏的千反田就表示出他們家從以前就擁有非常多的田地。教養很好又很漂亮,好奇心旺盛,只要一有什麼想不通的事情就會掛在心上,然後睜大眼睛細聲細氣的對折木奉太郎說:「我很介意」,奉太郎為了怕麻煩就只好快快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想清楚,解開謎團了事。
福部里志是參加三個社團的興趣廣泛學生,也是奉太郎的死黨。在學校當總務委員,參加古典社團及手藝社團,興趣是騎自行車。知道許多沒用的知識、常識、雜學。
伊原摩耶花和奉太郎從小學一直同班到初中畢業,高中是第一次不同班,但是在過去的九年同學中也沒講過什麼話。摩耶花很喜歡里志,曾經告白過好幾次,卻都被里志裝傻給賴掉了。除了古典社團以外還參加漫畫社與另一個社團。
第二篇:「有傳統的古典社再生」
折木奉太郎原本是接到姐姐的信,說她聽說古典社已經三年沒有新人加入,面臨廢社狀態,要他去即使出個名都行,就是得讓古典社傳承下去。怕姐姐的奉太郎為了姐姐也只好違反自己一貫的節能行為,去報名參加古典社。沒想到他到了社團教室,卻發現裡面已經有一位女生千反田在。此時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早知道有人,我就不必來了,而且背起包包就要走了,沒想到千反田的名句:「我很介意」立刻登場,因為她對於自己在折木來之前被反鎖在教室裡這件事覺得極為介意。在一旁看熱鬧的里志也順勢加入古典社。
第三篇:「有名譽的古典社活動」
既然有社團有社員,就得舉辦社團活動。而且學校撥給社團的一點點小錢,寫明了用途是要編文集,於是「社長」千反田就說要作文集,好在校慶園遊會的文化祭上當成果。這三人為了收集資料,就到圖書館去要找以前的文集,此時在圖書館當班的漫研社成員伊原摩耶花登場。
由於在圖書館的書架上找不到過去的文集,管圖書館的老師郡山養子又是在三十分鐘後才會回來,外面也在下大雨,於是摩耶花就要折木動腦筋想一下為何有本大書《神山高中五十年來的軌跡》連著幾星期都是在星期五被借出、同一天的幾小時後歸還,每週借的人卻都不一樣!
第四篇:「有緣故的古典社末裔」
千反田把折木約到外面的咖啡廳,跟他說自己之所以加入古典社,是因為自己失蹤七年的舅舅從前是古典社的。她記得自己曾經問過舅舅跟古典社有關的事情,但是不記得舅舅跟她說什麼,只記得她聽到答案以後哭得很傷心,所以要拜託折木幫她想出舅舅到底是跟她說了什麼。
折木覺得這完全是在強人所難,卻又拗不過千反田。
第五篇:「有家世的古典社封印」
折木又收到姐姐的信,跟他提到過去的文集是被收在哪裡。在找文集的過程中,他又再解決了一個「學長反鎖在教室裡到底是在做什麼」之謎。
第六篇:「有榮耀的古典社往昔」
過年的時候,人就是要有幾個好朋友啦!
第七篇「有歷史的古典社真相」
找回來的舊文集是從第二期開始,最重要的,可能寫了千反田的舅舅在33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才被學校退學的第一集卻不見蹤影。古典社的四人就決定要把解開這個謎的過程,當成這次文集的內容。他們分頭去找資料,各自發表讓其他人作評論或提問。折木把所有的人提出來的假說都駁倒之後,提出了一個所有人都接受的答案。
第八篇:「有未來的古典社每天」
但是折木再多想了一下,覺得自己的假說還差臨門一腳,於是就作了一些調查,約了其他三人一起到圖書館去找郡山老師,因為折木發現她就是在第二期文集上寫序的人。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916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