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風景》讓鐵道推理成為高明的置入性行銷


attachments/201107/0656208264.jpg attachments/201107/2306191474.jpg attachments/201107/5086295104.jpg


不論年紀大小,只要是生物,就一定會有生命終結的一天。但是,死亡時看到的畫面與面對的景象卻都各有不同。由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報章雜誌上,體驗到、看到、聽到的人生已有百態,於是推理作家們為了要推陳出新或故佈疑陣,只好不停的想方設法,讓死者以不同的方式面對終局。於是,川哲也這本在一開始讓主角的姐姐在自己結束生命時,是以「跳進火山口」這種匪夷所思的手段,來表現出死者求死的決心(基本上,我把湯姆˙漢克的「跳火山的人」當成愛情喜劇);而這也成為主角堅決追查,想找出姐姐到底是為了誰、為了什麼,而這樣的被逼上絕路、一心求死。先換個話題。在今年(2011311的東日本大震災之後,日本有部分地區的電波錶(手錶會主動接受電波修正對時)不再準確,因為專門發送對時電波的發射塔之一,就位在災區的福島縣。它的電波涵蓋範圍可達整個東日本,但是在地震發生後,工作人員為了隨之而來的輻射危機也只好緊急撤離、中斷電波發送。
當我看到這則新聞時,雖然明知很不應該,我的腦袋中還是立刻就想到:「唉呀,這可以當成破解不在場證明的梗呢!」因為時刻表推理(鐵道推理)在日本之所以能夠成立,而且幾乎可說是只有在日本能夠成立,正是由於日本鐵道的準時與確實。現在東日本的電波表無法準確對時,是不是會讓有某段期間中的推理小說,在讀在寫的時候可能都得注意出場人物使用的鐘錶究竟是機械手動還是電波自動?就成了我今後閱讀時可能會注意到的重點了。
話說回來,我一直都覺得在小說中添加旅途風景的鐵道推理,是一種高明且行之有年的置入性行銷。特別是山村美紗與內田康夫、西村京太郎筆下的各地美食美景、歷史文物與風土民情,更是讓讀者會把推理小說當成嚮導書,在解謎之餘也跟著書中人物在日本各地穿梭。
作者川哲也是拆穿不在場證明的大師,出生於1919年、逝於2002年。他於1960年時獲得第13屆日本偵探作家俱樂部獎,在以社會派推理小說為主流的當時,堅持著本格推理這條路。他除了創作出以鬼貫警部為主角的本格推理小說系列外,也致力於提攜後進;我很喜歡他在1988年時出版的《鮎川哲也與十三個謎》那個系列,因為他給了年輕作家們一個發表的機會,而有幾位我喜歡的作家也是從那時起開始展露頭角。1990年時,東京創元社主辦、創設了「鮎川哲也長篇推理小說新人獎」,更是一個讓作家登龍門的大好機會。從兩年前的鮎川哲也獎得主相澤沙呼只有26歲這件事看起,就能夠看出鮎川哲也本人跟這個以他為名的獎,給了多少有志寫推理小說的筆耕者鼓勵。
正因為有了他的開路,後人在向他致敬的時候,偶爾也會嘗試走他的路線,拿出各種交通工具的時刻表比對、在各式收據之間拼湊、創出錯縱複雜的謎團來陪伴讀者渡過一段刺激的閱讀過程。然後,當自己有了名氣之後,同樣的發掘新人、提拔後進……推理不死,就是基於這種傳承的精神啊!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1184
發表評論
暱 稱: 密 碼:
網 址: E - mail:
驗證碼: 驗證碼圖片 選 項:
頭 像:
內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