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丘之歌》推薦

attachments/201012/0699976328.jpg

在聽說「那位」威爾森居然涉足寫小說時,我第一個反應是忐忑不安啊!就怕這位老先生臨老入花叢,壞了自己的名聲;或是讓他變成穿新衣的國王,糟了個糕。還好,我的擔心是白費的。因為威爾森不但再一次的讓讀者從多重角度看螞蟻的行為與生態、揣測人類主角拉斐爾的描述中有多少是威爾森自己、更指出一個大方向,告訴熱愛生物的人想幫野生動植物做事,除了成為研究者之外還有哪些路可走。
威爾森在多年研究螞蟻,並一路延伸到生物多樣性的過程中,一定遇到許多因打著經濟、開發大旗而破壞生態,讓他與夥伴們有志難伸的狀況。因為對台灣的我們來說,也同樣是心有戚戚。
雖然我喜愛大自然的心情跟拉斐爾是一樣的,卻不曾像他那樣的深愛某個地方,把精力時間都投注在那裡。我也沒像他那麼有遠見的,知道為了要保護大自然、保全動物的棲息地,可以做的事除了研究生物本身或環境之外,其實更應該從法律、選票著手。沒有法律、民意代表的支持,光憑專家學者或一般民眾,在生態保育上想要對抗企業的開發,完全就是小蝦米面對大鯨魚的狀態,只能任人宰割。拉斐爾甚至深入虎穴、從知己知彼出發,不找出多贏的結果絕不罷休。而在他的努力之下,書中三個平行共存的世界,也就是螞蟻世界、人類社會、生物圈也都在遇到困境之後重新站起,展現出各自的平衡。
韓非子說過:「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這是古人對生態的觀察(?),說明當上述三個世界互相干擾過度的時候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於是,在發現事件即將發生,帶來無法回頭的後果時,有志者、有識者就得立刻插手,阻止事情的繼續惡化。但是假如站在大自然這邊的人,在職業上不具多樣性、在人數不佔大多數、在條理上欠缺邏輯性時,就宛如螳臂擋車,無法力挽狂瀾。
在書中,當蟻丘過於龐大,讓人類覺得受威脅時,人類就會使出殺手鐗,掃盪蟻丘。這也導致蟻群,以至於當地生物相的大洗牌。但是人類卻不會以螞蟻為師,以不會反求諸己,更不會想到人類社會的無法重來。
威爾森的蟻丘》既是小說又是記錄、既是寓言又是教材,端看讀者怎麼看、如何讀。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雖然我們在自然界中都是渺小的螞蟻,但是只要結合眾人之力,一定還是可以讓不當開發之堤防潰決。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9790
發表評論
暱 稱: 密 碼:
網 址: E - mail:
驗證碼: 驗證碼圖片 選 項:
頭 像:
內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