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景美溪畔濕地動物社區保育宣導計畫成果摘要

  attachments/201309/8310333123.jpg


一、        前言
景美溪位於台北市的南區文山行政區,從深坑石碇往西流,直至匯入新店溪為止,長度有28公里多。包括猴山岳等環繞著景美溪的山丘在內,所形成的映象就像「家」這首歌詞「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一樣,讓人感到十分的親切。近十餘年來,社會大眾已經對自然與生態保育有了基礎性的了解與認知。但是由於一般民眾缺乏對單種生物的認識,所以對於應該如何觀察動物、親近自然,並進一步地作到生態保育,仍然是個「非切身」的問題。
沿著景美溪的流域走,除了各個社區之外,上、中、下游也分別臨著華梵、政大、世新三所大學、各級中小學、以及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園既然位在景美溪畔,又具有專業,為了能『走出動物園、走入社區』,便應該在景美溪鄉土教育資源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作到環境教育、生物多樣性教育、生態保育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區教育的全面教育,喚起社區居民及各級學校機關對溪流保育、溪流生態環境、生活在景美溪周遭以至於地球整體生物的關心。因此,從2003年起,財團法人臺北市立動物園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便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的支持下,進行「景美溪畔濕地動物社區保育宣導計畫」,與臺北市立動物園及文山社區大學等機關團體共同合作,開始執行以『守護景美溪』為主題的一連串活動。
就像交朋友一樣,想要對任何人、事、物付出關心,都應該是從認識名字開始循序漸進,在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之後才會深交、再由衷的付出關心的。於是我們先在2003年的8月舉辦「景美溪畔濕地動物調查法研習營」,請學有專精的講師針對溪流的水文、動植物、人文景觀等作了講解。此外,也經由實地的實習觀察動植物、學習作記錄的方法,讓大家可以從「外行看熱鬧」變成「內行看門道」。接下來,也每個月都定期對景美溪畔的濕地生物進行普查,希望能藉此了解當地的生物狀況、並將成果作為與附近溪流環境比較的基礎資料。這不但能夠讓景美溪畔社區居民與各級學校都能親近景美溪、有參與感;認識身邊的生物,讓自己到景美溪畔看生物時能夠有所憑藉、進而提昇對景美溪的關心;還能透過電子報的網路連鎖效應,各種媒體的宣導活動,促進民眾對社區的認同感,使其能夠主動的參與保育景美溪的活動,將景美溪經驗和其他社區作交流,將活動由景美溪社區延伸到全國各地的社區,進而達到由點到線到面的全面保育目的。 

二、目的
2004年是國際保育年。我們除了繼續作景美溪沿岸的生物相調查之外,還以親近、了解景美溪為起點,帶動社區的保育潮流,將景美溪與文山區之生態資源結合人文史蹟,辦理文山區生態之旅,帶領民眾作文山區之野外生態、文化、產業之巡禮;並以鄉土教學為主軸,學習如何以一條河流為藍本設計鄉土教學教案,內容以景美溪的河流與地形、人為開發、河川環境衛生與安全貫穿這次主題,並且納入教案設計方法,期待與會者能夠將河流的相關知識納入教學中。
我們也舉辦了『景美溪畔濕地動物調查及教案發表會』,讓社區民眾能夠見證自己參與計畫的成果。如此,便可將自然資源保育教育、生態保育教育與生物多樣性教育、環境教育化為無形,以寓教於樂的方式作到各年齡層的多方位教育。並以學習單、電子報、出版品等方式主動出擊,把資訊送入家庭、提升一般民眾對景美溪活動的興趣、進而參加、成為保育的一份子。
此外,我們也設計出景美溪的代言吉祥物『護溪小叭呱』-一隻會在景美溪中游動的黃色小塑膠鴨,並出版了一本『護溪叭呱筆記』。鴨子會在溪面上游動覓食、在溪畔築巢營生、在天空飛翔俯瞰溪流、更可以用牠的呱叫聲,傳達與景美溪有關的各種「小八卦」。而『護溪小叭呱』的露臉第一炮活動,就是在20041113日早上舉辦的『景美溪鴨鴨放流比賽』。我們讓參與民眾各領一隻小鴨,在鴨身標上號碼後放到溪中,再藉由觀察成千上百的黃色小鴨從景美溪的萬壽橋漂到木新八號水門時的景象,從鴨子的流動與停滯來檢視景美溪的水文、對放流及回收鴨子的地點作景美溪水質、渾濁的基本偵測來了解簡單的水質監測原理及方法。
綜合以上的各點,民眾便能在思考過溪流的存在價值、以及親身實行保育的方法之後,想一想該如何「與景美溪作朋友」,並身體力行來「守護一條溪流」。 
attachments/201309/1564370843.jpg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454
發表評論
暱 稱: 密 碼:
網 址: E - mail:
驗證碼: 驗證碼圖片 選 項:
頭 像:
內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