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類與野生動物和平共存吧!《波可受傷了》


  2011年時,我曾經在造訪北海道釧路時,趁機和同學一起拜訪過齊藤醫師,並請他帶我們參觀了波可受傷了中提到的行動醫療車。由於北海道很大,野生動物又很多,能夠有這樣的一輛車、有熟悉野生動物的獸醫(因為不論是在哪個國家,絕大多數的獸醫都只會醫治貓狗或是家畜,而且醫治貓狗的醫師,不一定能夠幫其他類別的動物看診),真的是野生動物的福音。
  像書中的波可這樣頭會歪一邊的貓頭鷹,我也在南投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看過一隻。牠是一隻名叫「歪歪」的領角鴞。牠的名字,當然是因為牠的頭跟脖子是歪的。聽說牠是小時候從巢裡掉下來造成的,所以也沒辦法將牠野放回到大自然裡去。歪歪的頭平時歪得非常厲害,幾乎往下轉180度,只有在吃東西的時候,會用力把頭轉回該有的位置,只要一放鬆,馬上又回到歪掉的樣子。所以歪歪也跟波可一樣,成為野生動物的親善大使,讓社會大眾藉由看著歪歪認識領角鴞、認識貓頭鷹,再對其他野生動物及其面對的各種問題產生興趣,希望大家能夠加入野生動物保育的行列。雖然歪歪已經過世了,但是像牠這樣的動物親善大使卻陸續增加。因為很不幸的,現在的環境讓動物園或是特生中心不斷的收到像歪歪或波可一樣沒辦法再回到大自然的野生動物。更糟的是,有更多更多的野生動物還沒被送到收容單位,就已經被車撞死、被漁網纏到淹死、被捕殺毒殺射殺、被盜獵走私、被……。

  另一方面,縱使人數比例不多,還是有不少人努力想要改善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想要改變現況,找出讓人類和野生動物共存的方法。本書中提到,在橋的兩邊豎立旗竿,讓毛腿漁鴞的飛行高度往上提升、減少出車禍的機率是其中之一。在北海道的釧路動物園、旭山動物園飼養毛腿漁鴞,讓牠們成功的繁殖後代,增加牠們的族群數量也是其中之一。

  野生動物保育需要多方面的合作,現代的動物園主要的任務不是遊憩,而是保育與教育,讓動物園成為物種保育的方舟,幫野外的族群留下種源,以備在野外狀況變好時,可以把牠們帶回大自然。

  在臺灣也有跟毛腿漁鴞很類似的貓頭鷹,那就是臺灣最大型的貓頭鷹─黃魚鴞。牠們也是臺灣唯一一種主要是捕魚吃的貓頭鷹。可是由於牠們有時候會去民間的魚池抓魚,造成漁民或業者的損失,所以經常會被掛在魚池周圍的防鳥網抓到,沒有好下場。加上臺灣的溪流環境變糟,導致黃魚鴞的數量不斷下降。所以當臺北動物園終於有黃魚鴞誕生的時候,大家真的非常的開心,因為那真的是好不容易才有的保育成果。

  看著書中波可的故事,就想到臺灣跟日本的貓頭鷹、想到各種野生動物面臨的問題。希望大家在看完本書之後,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例如到野外去的時候,不撿小動物、不棄養寵物、不帶寵物到國家公園或任何規定不能帶寵物去的地方。有機會也可以到動物園、到特生中心看看受傷的動物、跟牠們交朋友。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527
發表評論
暱 稱: 密 碼:
網 址: E - mail:
驗證碼: 驗證碼圖片 選 項:
頭 像:
內 容: